在新疆察布查尔首届箭乐鱼官方网站乡骑射精英赛的草原上,一袭红衣的身影成为全场焦点。演员于适身着标志性的红色骑射服,策马飞驰间挽弓如满月,以精准箭术助深圳队力压群雄,夺得团体冠军。这场胜利不仅是竞技实力的彰显,更折射出传统文化在现代体育中的破圈新生。
一、临阵磨枪的竞技奇迹
此次比赛对于适而言堪称 “极限挑战”—— 半年未进行系统训练的他,仅在赛前突击备战两天便披挂上阵。但专业底蕴让他在赛场上展现出惊人稳定性:个人赛首轮 5 靶中 3,次轮虽受风向干扰仅中 1 靶,仍凭借扎实基本功闯入决赛并斩获季军。团体赛中,他三次出场分别贡献 5 中 3、中 2、中 2 的关键得分,尤其在决胜轮顶住对手反扑,以两箭命中锁定胜局,成为深圳队夺冠的核心引擎。
这种 “临时抱佛脚” 的惊艳表现,源自于适多年积累的骑射功底。早在 2019 年他便参与专业赛马,2021 年获尚武骑射积分赛亚军,2024 年更以 20×20 厘米最小靶面成绩创下全国锦标赛纪录。正如他在开幕式致辞中引用《孟子》“发而不中,反求诸己” 所言,这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,让他即便在仓促应战中仍能保持 “人马合一” 的竞技哲学。
二、跨界者的文化使命
作为中国骑射运动中心副主任,于适此次身兼三重身份:既是运动员,也是赛事组织者和青少年技术代表。这种跨界身份在赛场上形成独特风景 —— 比赛间隙他亲自核查靶位角度,确保规则标准化;训练场上他为青少年选手示范动作,讲解 “控马如控心” 的要领。这种 “台前幕后双肩挑” 的状态,恰是他推动骑射文化破圈的缩影。
2024 年 9 月被正式任命为骑射运动中心副主任后,于适便致力于将这项古老技艺与现代体育结合。他主导设计的青少年培训体系,融合马术障碍、射箭速射等多维度训练,培养出如 11 岁全国冠军吴童雨这样的新星。在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尚武国际马术骑射学院,于适参与打造的训练基地已成为全国标杆,2024 年首届全国锦标赛便在此举办,吸引 14 支代表队 61 名选手同场竞技。
三、深圳骑射的崛起密码
此次夺冠并非偶然,而是深圳骑射运动厚积薄发的结果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,深圳将非遗传承与现代体育创新结合,形成独特的 “深圳模式”。以吴童雨为例,这位 11 岁的非遗 “云义骑射” 第四代传承人,不仅在全国锦标赛斩获团体冠军,更在盛装舞步、场地障碍等项目中展现全能实力。这种 “文武双全” 的培养体系,得益于深圳完善的马术教育链条 —— 从幼儿园马术启蒙到专业学院培养,形成全年龄段人才梯队。
深圳的骑射崛起,也离不开赛事平台的搭建。2024 年全国锦标赛落户深汕特别合作区,正是看中当地 “山海骑射” 的独特场景 —— 选手可在沙滩上迎着海风策马,在海浪声中感受 “弯弓射大雕” 的豪迈。这种将自然景观与竞技体育融合的创新,让深圳成为全国骑射爱好者的朝圣之地。
四、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身
于适的成功,标志着骑射这项冷兵器时代的技艺正完成现代转型。他在《封神第一部》中饰演的姬发,曾以精湛骑射镜头震撼观众,而戏外他将这种艺术表现力转化为真实竞技实力,让传统文化通过影视 IP 实现破圈传播。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:“骑射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可以触摸、可以参与的生活方式。”
这种理念在深圳得到生动实践。龙岗区科技城外国语学校将骑射纳入校本课程,学生们在马背上学习传统文化礼仪;尚武国际马术骑射学院开发的 “骑射 + 文旅” 项目,吸引大量游客体验 “弯弓射雕” 的乐趣。数据显示,2024 年深圳骑射相关产业规模已突破 5 亿元,形成从装备制造到赛事运营的完整产业链。

当于适身披红衣冲过终点时,他不仅为深圳队赢得奖杯,更在现代体育舞台上重塑了传统技艺的生命力。这种 “古老智慧 + 现代表达” 的创新,让骑射不再是游牧民族的专属,而成为都市人追求身心合一的新选择。正如赛场上那句 “八方来箭、四蹄踏浪” 的口号,深圳正以开放姿态,引领中国骑射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